近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齐鲁工业大学海洋技术科学学院海洋遥感团队在浒苔绿潮遥感监测与预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种浒苔绿潮消亡天数的预测方法,研究成果 “monitoring the dissipation of the floating green macroalgae blooms in the yellow sea (2007-2020) on the basis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发表于国际知名遥感期刊《remote sensing》(jcr,q1),合作者包括来自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世界顶级浒苔绿潮遥感专家。
自2007年以来,黄海有规律地发生由浒苔聚集引起的大规模绿色大型藻华(mabs),2021年黄海浒苔绿潮规模远超往年,创历史最大值。绿潮的周期性暴发已成为黄海最严重的生态灾害,被认为是世界最大规模的绿潮,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绿潮消亡后期,大量浒苔登陆山东半岛南岸地区,或沉入海底,在绿藻沉降分解的过程中会向海水释放大量的营养盐,改变水体理化环境,而绿潮的登陆过程则会对沿海地区的景观生态环境、人类生产活动等造成严重影响。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浒苔绿潮是在何时何地消亡的?是否有规律可循?是否可以预警?这些科学问题长期困扰学界,之前从未得到解决。为监测mabs消亡期特征,团队采用terra/aqua modis、hj-1a/1b、gf-1、sentinel-2 a/b等多颗卫星研究黄海南部mabs消亡阶段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日消亡率(dr)的年内变化差异较大,但逐年统计其最大值与绿潮最大面积的整体趋势较为一致,均呈现增加趋势。基于dr变化特征,团队首次提出了一种预测mabs消散天数的方法。基于2007—2017年绿潮的日消亡率变化,在国际上提出了计算绿潮消亡天数的方法。该方法于2018-2020进行应用,结果显示,预警的消亡天数与遥感图像获得的结果相对一致。从2007年到2020年,山东半岛沿海城市大型藻类的登陆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大型藻类首先登陆日照,其次是青岛、乳山和海阳;另一类以相反的顺序登陆。mabs年分布密度在黄海南部呈现显著差异。该研究成果为评估mabs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和制定绿潮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硕士培育基金等资助。
海洋遥感创新团队在禹定峰博士的带领下,依托国家级研究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紧紧围绕国家和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环境及安全这个主题,着力探索遥感技术在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监测与评价的原理和方法,以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为目标,在透明度遥感、浒苔绿潮遥感等研究领域取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下一步,团队将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战略发展需求,在蓝碳遥感、卫星海洋遥感定标与检验、海洋遥感机理、海洋环境生态的遥感监测、新型海洋遥感前沿技术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领域开展研究。
海
洋
学
院
官
方
微
信
爱游戏平台的版权所有: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地址:中国青岛苗岭路37号
电话:0532-58628520
icp备案号:鲁icp备2020037682号